首页 > 资讯 > 本地资讯

恒实 万科等名企助力太原城改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http://www.0351fdc.com      2015/7/14 9:44:00      住在龙城综合整理      评论: 0

城中村过去的出租房

      出门开着小轿车,回家置身绿地花园;办企业,当老板;投资理财,为养老做长远打算……城中村变身现代社区,不仅是硬件条件的改善,更会带来村民观念、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变化,许多新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也让居民们的幸福升级。

7月6日至7日,记者分别走访杨家堡社区、北营社区、郝庄社区、闫家沟社区等多个城中村,探访城中村改造带给他们的影响和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A 领到补偿款自己办企业

停车位、绿地、八一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心花园、健身活动场、溜冰场……走进杨家堡社区北区,丝毫看不出城中村的影子。

记者在小区里见到王华,今年40岁出头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杨家堡人。“以前我们家居住在杨家堡村正街,当时家里有5分地,2005年盖起了4层高的楼房。”王华说,这在村里并不算早,大概从2001年左右,修建长风街起,就有临街的村民开始陆陆续续地加盖楼房,此后,由外到内,杨家堡村民几乎都盖起了小高层。

王华告诉记者,2010年,杨家堡城中村改造启动,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杨家堡真正发生了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城中村改造前,杨家堡村有许多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人来太原做生意,最早都是在村里开办家具厂,还有一些福建人贩卖木材,杨家堡可谓是当时太原市家具生产聚集地。

与此同时,村里开始大规模的加盖楼层,即使这样,仍不能满足庞大的租客需求。王华回忆,家里共有32间房子用于出租,都是按月收取,每月约有1万元的收入,这也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城中村改造打断许多人原有的固定生活模式,王华也不例外。他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受生活环境影响,身边又都是做建材生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创业方向。

签订协议,拿到补偿款时,王华就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发展计划。“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与朋友合伙开办家装公司。”王华说,虽然以前没有从事过这一行,但每天接触的多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除此之外,王华利用补偿款购买了四套恒实平阳景苑的住宅,自己住一套外,其余三套全部出租,这样算下来,父母在附近小区住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大家的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收入来源不减反而增加了。

B 理性投资为养老做打算

“城中村改造前,我们家有2分半的地,平常都是家人居住,没有出租。”北营社区陈晓雨说,北营社区因不涉及商圈,所以居民加盖、出租民房现象并不突出,不像其他靠近市区的城中村,房租成了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在北营社区,居民的收入大都靠做生意来赚取。陈晓雨告诉记者,以前做过不少行当,这些年摸爬滚打下来,自己开办了修车行,还出售一些工程配件等。总体下来,生活还不错。

但提到北营社区的生活环境时,陈晓雨说:“火车南站没有修建时,居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公交车寥寥无几,居民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是真心希望尽快改造。”陈晓雨说,大多数居民也是这样认为的。据介绍,因政府规划的南站片区建设及社区开发建设需要,所有村民家的坟都需迁出。在社区两委干部的动员感召下,社区居民积极响应,仅一个月时间即完成了800多个坟茔的异地迁出。

总体来说,北营社区的居民大多比较理性,在分得补偿后,有的购置家用必备品,从商的将资金投入新的项目,稳妥的居民购买理财产品。”陈晓雨说。

3月20日,北营社区居民拆迁安置用地万科集团已经摘牌。5月16日,社区回迁安置项目正式开工……

据了解,北营社区隶属于小店区黄陵街道办事处,位于太原南站片区内,现有村民3000余人,1150余户。回迁安置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2014年,太原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与北营社区就北营城中村改造项目整体合作事宜签订协议(更多北营城改相关信息请加QQ群:112417918 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60亿元,为太原近年来企业单笔投资最大的城市开发项目。“三年内保证让村民们都住上新房。”北营社区干部介绍说:“北营村将会建成一个公园式小区。”据悉,整村改造完成后,周边一系列配套设施也将完善,学校、商铺、医院都会覆盖。

C 征地回迁比拿现金更合算

征地款不能分,回迁房更有价值,没有耕地,有房屋也可以出租赚钱……7月7日,记者在迎泽区郝庄镇郝庄社区采访时,说起城中村改造的事,村民们都有着这样统一的认识。

29岁的张亮现在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在几年前的城中村改造中,张亮家里回迁共分到四套房子。“我爸妈住着一套,我和我妹妹各住着一套,另外一套用来出租。”张亮说,我们都住在一个小区里,家人之间相互照应也方便。“我们年轻人有时候懒得做饭,常在父母家吃。”“当时拆我家老房子时,父母也有很多不舍,毕竟房子是他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但我父母很有远见,他们想到改造后的新社区,不仅生活便利了,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张亮告诉记者,在当时拆迁时,有些村民的意见并不统一,一些村民怕回迁难,希望能将征地款分到各家各户。我父亲还帮大家分析了前景:现在会拿到一笔钱,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没有了耕地的村民很快就会将这笔钱用完。倒不如集中回迁,建一个新农村。“当时大家都不知新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只是觉得农民没有了土地,以后的生活充满未知数。”张亮说,现在的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回迁后的安置楼,完全按照城市小区的模式建设与管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张亮说,在城中村改造中,郝庄村集体出资,先后将各街道改造为柏油路和水泥路,并且在路边安装了路灯,种植了树木,建起供人休闲娱乐的小花园,建起郝庄文化活动中心、大戏台。赋闲在家的人,还可以进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想看书,自己有图书馆、阅览室;要看病,自己有医务室。“我父母经常出去旅游,每年还能收另一套房子的房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张亮说,而且,回迁安置小区里多数都是曾经的邻里街坊,大家生活在一起,很惬意。

D 环境好住得安心幸福指数提升

7月7日上午,59岁的黄伟娟在万柏林区小井峪街道闫家沟社区散步。“现在环境好了,路宽了,灯亮了,地绿了,每天还能洗个热水澡。”尽管已入住新小区3年了,但说起“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变化,黄伟娟仍高兴不已。

和众多回迁户一样,黄伟娟过去一直住在自己家几十年的老房子里。回忆过去,再看看现在,他不禁感慨万千:“过去住的房子,不仅环境差,最主要的是不安全。如今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小区又建设得这么好,日子过得甭提多舒心了。”

“过去村民们的自建房,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不仅高低不一,而且没有考虑到抗震等安全因素,住得很不安心。现在好了,村民们都住在统一规划建设的楼房里,全部都是框架结构,很结实!”黄伟娟告诉记者。

黄伟娟说,“城中村”改造前,她住的是平房,村里的环境脏乱差,一到下雨天,满街都是污水。“城中村”改造后,她家置换了楼房。“你看这路面打扫得多干净,保安也负责。”黄伟娟说,生活环境好了,居民的素质也提高了,说脏话、乱丢垃圾的少了,热爱运动的多了,每天早晨和傍晚,小区内都有一群居民跳广场舞。

每个采暖期,太原每一个“城中村”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家家户户楼顶上都有一个小烟囱,每个烟囱都拖着一条长长的“黑尾巴”,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重的烟火味,倒灰渣时荡起的尘灰被风吹得遍地都是。

改造能让空气质量变好,在全市率先拆除了所有小锅炉的闫家沟社区的居民,对此可是深有感触。“现在,冬天屋里屋外可是干净多了。”“城中村”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效益,还有经济效益。黄伟娟掰着指头为我们算了一笔账:过去家里住着170平方米的自建房,一个冬天至少要烧10吨煤。若按每吨煤500元计算,一个冬天光买煤就要花掉至少5000元,这还不说运输费以及为烧锅炉付出的那些人工费。现在,住进了110平方米的住宅楼,一冬天的采暖费还不到2000元,更是少了不少操心事。

扫描关注“住在太原”公众微信
分享新闻到朋友圈
编辑:80先生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0 人参与
作 者: 登陆 注册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住在龙城网保持中立。

最新评论